风雨中的坚守与担当——郭家村第一书记吴生云的防汛故事发表时间:2024-11-21 15:44
2024年9月1日,这已是我连续坚持在工作岗位的第二个周末,青海省将出现今年最强降雨的消息让我产生不小的压力。在和值班村干部完成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后,已54岁的我也不禁有了一丝疲惫。但想到排查村上的常住人口,以及乡亲们对应转尽转、应转必转、应转早转的要求表现出的不理解和对转移的诸多不便,我不禁翻身而起,坐到电脑前制作出全村29户51人的计划转移方向和包户干部明细表,为郭家村村民整体转移做好准备。 9月2日,郭家村防汛工作专题会议上,我传达了上级领导“宁听群众骂声,不听群众哭声”,全力以赴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的殷殷嘱托,要求坚决执行上级“为了大家的安全,我们必须整体转移,不留一户、不落一人”的工作要求。我深知,动员转移工作困难重重,但更明白生命安全重于泰山。在与村两委成员统一思想取得支持后,我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,耐心解释转移的必要性,做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,为每户村民确定了适宜转移方式和包户干部,确保每位村民都了解并配合转移工作。 9月3日15:40分,把2位老人开车送到公交车上并与县上亲属取得联系后,我靠在座椅上深深地舒了口气。不容喘息,在和村干部、部分转移群众吃过午饭,留下2位村干部协调临时安置点工作后,我又和村主任返回村里,挨家挨户实地查验,开展留村人数清零行动,看着一辆辆私家车把群众送往县城,一扇扇大门挂上门锁。经过一天的辛苦努力,把最后一名山里回来的养殖农户安排到安置点时,已是下午6点钟。在临时安置点,我和村干部、工作队员与转移群众吃住在一起,同时密切关注着有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。 9月5日下午,得知一名养殖户到预定时间还未返回、手机关机无法取得联系时,我立即驾车与村干部一起返回寻找。最后在茫茫夜色中,与失联村民成功汇合,看着村民安全返回时才发现,车辆右前胎扎胎气压严重不足。换好备胎,返回安置点时,已是21:40分。 接下来的日子里,随着天气逐渐好转,预警等级也逐步降级,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,始终坚守在防洪抗灾的第一线。我与村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,每日两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,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研判,对位于地质灾害防范区域的8户11名村名进行每日跟踪,落实叫醒叫应制度,确保每位村民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预警信息,并按照预定线路安全撤离到指定地点。 9月14日,郭家村党员活动室的灯光已经连续亮了20天,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也连续奋战了20天,除了回家换衣服和置办生活物资外,他们从未离开。郭家村的防洪防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,从整体转移到逐户研判、从应对强降雨到防范次生灾害、从全面排查到重点防范,所有工作重点突出、过渡有序。 我深刻地认识到,作为基层干部,为群众干大事的机会没有几次。当群众需要我们、上级依靠我们的时候,才是我们体现出担当、发挥出作用的关键时刻,也只有我们在关键时刻的积极作为,才能赢得我们在老百姓心中的好口碑。 撰稿:吴生云 |